实用型:玩游戏、上“微课”、做志愿者
面前有四个小小的垃圾桶,垃圾桶里放入了代表不同种类垃圾的小卡片。学生们通过玩益智游戏,了解如何区分垃圾的类型。近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垃圾分类”,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特邀专业老师走进课堂,带领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垃圾分类常识。
北京景山学校推出“微课堂”,通过图文、视频等宣传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含义、分类和分类方法。教学中,老师还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练习,找到家里对应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在北京十二中纪律校区,全体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轮流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学生分类并督促检查各班的实际运作情况。
趣味型:投掷比赛、战场上表演环保戏剧、体育活动
除了个人实践外,一些学校还尝试在体育、文艺活动中引入垃圾分类宣传。
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小学低低趣味运动会
陈经纶中学崇实小学低部分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以跑步、广播体操、跳跃等趣味运动为基础,引入垃圾分类的概念。例如,学生用代表垃圾的小沙袋将其扔进垃圾桶。我最好的“屏障”等等。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失落巴里店分店制作垃圾分类游戏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第十八丽丽店也采用户外运动。 10月15日,学校发起“无废校园”挑战赛,在校园推广垃圾监管、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的模式。学生们扮演海洋守护者、垃圾分类小卫士等角色,玩垃圾玩垃圾分类来闯关游戏。
北京世家小学垃圾分类剧
10月26日,在北京世家小学升旗仪式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二年级学生用小剧的形式诠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倡议。
创新型:以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学校在垃圾的宣传和实践中加入了更多有趣的创意。在陈经纶中学,智能机器人学会的学生们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研发了一款特殊的小机器人。据介绍,它采用了颜色传感器、轨道、横梁等材料。机器人可以通过颜色传感器将代表不同垃圾的色卡放入装有不同垃圾的桶中。
陈经纶中学分校研发智能机器人
指导老师王俊华表示,这样的创意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搭建和互动编程中锻炼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垃圾智能分类给人类带来的科技体验和生活改变,低碳环保。
北京市海淀区万全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万全小学用魔方拼出垃圾分类宣传墙。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宣传垃圾分类的“LED屏”。在学校提供的现场操作视频中,魔方俱乐部的“小主人”们将魔方的一面转印成不同的颜色,并将魔方贴在墙上,拼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好几次”。大字还配备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我们在拼搏中学会了分工,享受了创作的乐趣。”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苗晨霞 校对光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iba.com/html/tiyuwenda/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