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锦赛跳水比赛的场次相比往年确实有所减少。根据组委会公布的赛程表,所有双人项目均由以往的预赛、半决赛、决赛三场比赛改为直接决赛的“一杆成交”。这一新的赛制也让原本悬念较少的双人跳水项目有了很多惊喜。
一场比赛决定排名
几乎每一届游泳世锦赛,参赛队伍的策略总是与奥运会有关。奥运会之前的世锦赛自然是“大考”前的重要“找地儿”;如果世锦赛在奥运会后一年举行,则被视为新备战周期的开始,不少新人将会脱颖而出。或许是出于了解选手和队伍的想法,世界泳联选择将多哈原有的双打赛制改为符合奥运会规则的“一场排名赛”。
支持者认为,制定与奥运会相同的规则,可以有效防止强手在预赛和复赛中刻意隐藏实力,导致比赛乐趣降低。毕竟,在历届世锦赛上,都曾出现过两人队伍在前几场比赛中“敷衍”,只在决赛中才发挥出全部实力的情况。这对购买非决赛门票的观众不公平,也不利于世锦赛的长远发展。发展。此前女子双人十米跳台比赛结束后,不少双人运动员提到:“现在双打比赛纠正错误的机会不多,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进入状态,一定要多加注意,多表现。”更好的。”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输赢”的比赛赛制确实对票房和赛场气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新的赛制。电视转播商是“一场决定排名”的反对者,因为决赛球队太多,转播时间太长,增加了转播成本。国际泳联向奥运会看齐的愿望值得鼓励,但在细节处理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奥运会花样跳水比赛只有6个名额,参加世锦赛的运动员有20对,时间长、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游泳世锦赛的传播力来说确实很好。” ?”昨晚的女双三米板比赛结束后,一些焦急的电视观众忍不住吐槽起来。目前看来,一心想提高世锦赛和跳水赛事影响力的世界泳联确实表现出了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但还有很多功课需要慢慢完成。
一个新的测试
如果只看成绩,自多哈世锦赛开幕以来,赛制的改变并没有对中国跳水队产生太大影响。王宗源/龙道一、全红婵/陈钰曦、陈艺文/常雅妮均获得金牌。 。然而,在看似正常的成绩背后,几名选手在新的赛制下也出现了一些波动。
昨晚的女双三米板决赛中,常雅妮和陈艺文的动作存在不少缺陷。毕竟,在新的规则下,比赛的偶然性大大增加了。即使他们再优秀,也不能掉以轻心。成功夺得个人第6枚世锦赛金牌的陈艺文赛后坦言,虽然此前曾参加过世锦赛的双打项目,但新的赛制仍然带来了一些挑战。 “以前,与双打比赛相比,我的状态是慢慢改善的。现在有挽回的机会了,进入决赛,身体和心理的调整上还是有一些变化。”小姑娘说,赛前和搭档常雅妮的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我们有点紧张。比赛之前,还好比赛期间。控制得还不错,这也是一种锻炼。”
在前往多哈世锦赛之前,中国跳水队的目标是模拟巴黎奥运会,找出自己的问题。如今在新的两人比赛规则下,几对王牌组合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也算是达到了此行的目的。接下来,中国选手还将参加其他几个双人项目的比赛。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新的课题摆在了“跳水梦之队”面前。就看这支冠军队伍会如何回应他们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iba.com/html/tiyuwenda/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