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看似神秘,但事实上它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无论我们生活在炎热潮湿的南方还是干燥寒冷的北方,我们都可能会遇到潮湿的问题。那么,水分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湿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湿本质上是指“水湿”,指的是外在的湿气。人体本身产生的湿气是指内湿,主要是指津液在体内积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湿病可分为清病和浊病。清者曰湿饮,稠者曰痰。两者性质相同,故常被称为“痰饮”。
外湿是指外界湿气侵入体内而引起的。多因长期涉水、淋雨或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而引起。湿气侵入人体。它通常会引起身体疼痛、疲劳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湿湿的产生,通常与五脏的脾有关。往往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酗酒等原因导致脾胃失衡所致。常导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
总是有很多湿气。人体为何容易被湿气侵袭?
《黄帝内经素问·知真要大论》:“凡湿、肿、满,皆属脾。”湿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上述饮食不当,或长期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界环境,导致脾虚、运化所致。
《素问一篇•针灸论》云:“正气藏于内,邪不能侵。”一般来说,当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顺畅,外强而密时,外邪就难以侵入。内邪不易生起,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不足或脾胃虚弱的人,更容易被湿邪所困。
湿气在任何四个季节均可致病,但以长夏季节(夏季的最后一个月,7月7日至8月6日)最为严重,因为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热气、蒸汽、而湿气运行,则易致湿或湿热致病。因此,这个季节最适合食疗或祛湿治疗。
湿邪的致病特点
①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②易困清阳,阻滞气机运行;
③病情蔓延缓慢,病情迁延不愈。如果长期不及时治疗,高湿度的环境很容易导致颈肩腰腿疼痛、风湿性疾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如头痛、头晕、腰痛、颈痛、心烦、胸闷等。以及不适、呼吸困难和肠胃不适。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湿了?
一般来说,舌苔是判断一个人湿气是否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志。舌苔腻者为湿,舌白腻者为寒湿,舌黄腻者为湿热。
我们知道,脾虚湿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土气。根据求同气的原则,脾虚湿盛以脾胃为病的中心。湿邪困中焦,脾胃不升降。常见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大便腐烂、苔白腻、脉缓湿等。还可以看出嘴不渴或者口渴不想喝水。水分趋于减少,或可能出现混浊的尿液。
如果脾胃强大,湿邪就会逐渐由阳热转为湿热。除上腹部、呕吐、恶心外,还可出现发热、心烦、大便黄、尿黄等内热症状。热、汽、湿使病人出汗,但热不能解,口渴,饮水不多。
如果脾胃虚弱,湿气就会由阴转寒,变成寒湿,出现腹胀腹泻、纳差、苔白腻等。湿热困阻三焦,瘀阻肝胆。可能会出现身体和眼睛发黄(黄疸),头发和身体油性分泌物过多,舌苔黄腻。长时间涉水或意外感受到外界湿气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全身酸痛、沉重、关节疼痛、头晕等症状。
如果你被湿气困扰怎么办?
中医祛湿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区分是寒湿还是湿热。
体质寒湿的人,常出现舌苔白腻,口干口苦,吃生冷食物会加重,平时怕冷。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温阳行气,醒脾化湿。可以尝试用附子疗法。中汤或如附子理中丸、神归理中丸、藿香正气丸等。不吃生冷或冰冻食物。食疗也宜用温性或中性食物,如白术、白术、茯苓、砂仁等。
对于容易出现湿热、口干、口苦、大便粘臭、小便黄、舌苔黄腻等症状的人,方法是清热祛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可过于油腻。对于饮食治疗,偏冷的食物是合适的。具有凉性的食物,如木棉、菝葜、薏苡仁等。
一个除湿良方,让你远离湿气困扰
1)炒薏米:《本草纲目》记载,生薏米味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经。利尿祛湿效果较好。具有祛湿祛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的功效。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风湿痛等有显着疗效。
炒薏米是将薏米用小火炒至金黄色并带有微焦香味。 “焦香入脾。”炒薏米与生薏米相比,寒性较少,温涩性更强,温补健脾的功效更加明显。尤其适合脾虚湿盛、因体质虚弱而经常出现大便溏溏、水肿的患者。薏米、山药可与排骨或瘦肉一起熬汤。
2)木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疮毒、咯血、湿疹等。广州军《常用中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细菌性痢疾”。
推荐食疗汤:木棉陈皮山药粥
功效:解毒、清热、祛湿。
原料:鲜木棉30克,陈皮10克,山药10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木棉、陈皮洗净,加水煎取汁,去渣备用;将粳米洗净,加水、木棉陈皮汁煮粥:粥快熟时,加入适量蜂蜜略煮。
3)菝葜 菝葜:甘、淡、平,入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祛湿通经。可用于湿热疮毒、梅毒、筋骨痉痛、瘰疬等症。其味甘、性平,是利尿解毒的重要药物。
推荐食疗汤方:土火灵锅淮山排骨汤
功效:清热生津,健脾益肾,祛湿。
原料:鲜茯苓200克,鲜铁山药200克,排骨250克,炒薏米30克,盐适量,生姜3片。
做法:将菝葜去皮,洗净,切小块。将大麦浸泡并洗净。将淮山铁棍去皮,切成厚片。将排骨洗净,切成块。将生姜洗净并切碎。将姜片放入汤锅中,加足量水约2500毫升,由大火转小火煮1小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4)白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祛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主要用于脘腹胀满、腹泻、水肿等症状。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
推荐食疗汤:白术冬瓜猪肉汤
功效:健脾除湿,消暑润肺,清热解毒,润肺生津。
材料:白术25克,泽泻25克,陈皮适量,猪肉200克,冬瓜450克(冬瓜去皮、瓤、仁)。
做法:将白术、陈皮等用水洗净,切成小块。将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取一口平底锅,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沸,然后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煮1.5-2小时,加适量盐。
夏季祛湿保健康,做好这3件事
炎热的夏季,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如何调养脾胃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中药在调理脾胃、健脾祛湿、指导饮食、起居和健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生活方面
建议生活规律,充分休息。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记载:“夏三月,此谓之美,天地之气相和,万物盛开,夜卧而起”早,不厌日,使志不怒。”告诉人们生活要顺应自然变化,夏季适当晚睡早起,避免炎热天气工作。夏季,建议23:00前睡觉,早上早起,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另外,夏季炎热,空调也普遍使用。休息时不宜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否则冷空气会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二)饮食方面
夏季气候炎热,很容易影响消化功能,因此饮食调整非常重要。食物需求:易于消化、营养搭配适宜。夏季,由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多。饮食既要易于消化吸收,又要营养丰富,避免油腻难消化。另外,不宜过多食用生冷饮料。如果喝太多冷饮,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并保证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盐摄入量。选择一些富含水分和盐分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黄瓜、蘑菇、银耳、百合等,配料中可适当增加蔬菜、海带等新鲜果蔬和豆制品,适当选择包括排骨、鸭肉、鲫鱼、瘦肉等。另外,如果天气炎热外出后出汗多,可以选择能够解暑、清热生津的食物,比如如绿豆粥。
(3)情感方面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情绪会变得烦躁不安,影响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清虚则真气从之,神守内则病常安”,就是对精神保养的论述和指导。 “清静虚无”是指在炎热的夏季,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保持“内存真气”的状态,达到“心静自然凉”。身体的抵抗力就会提高,疾病就不会发生了。
简而言之,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养成规律的生活,不熬夜,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营养清淡。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享受健康安定的夏季。
135编辑
医生名片
罗斯针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全国知名中医学术传承人
广东省针灸学会脐针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性疾病(发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东莞清溪医院中医经典病区学术导师
曾师从脐针发明者齐勇教授、经典方剂创始人徐家栋教授。荣获2017年全国《黄帝内经》大赛团体二等奖、2019年“名方中药杯”全国经典传承大赛团体第一名。 。
精通《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善于运用六经循环辨证体系和各地名老中医的经验。以中医药为主导,治疗各种危重疾病和常见内科疾病。疾病、疑难疾病及亚健康体质调理。在针灸方面,擅长运用脐针、全息针灸等方法治疗各种疼痛和各种内科疾病。
通讯员:孔书凡
【精彩中医】简介
《精彩中医》是39健康网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打造的优质中医视音频节目。这里有精彩的医案,有神奇精致的药材,有简单实用的养生药膳。多位中医大师亲自坐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五千年的“中医奇观”。
(本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与39健康网联合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itiba.com/html/tiyuwenda/6627.html